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盛夏,自我管理与服务委员会“非遗映红,青春逐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目的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运城。
团队的第一站是新绛县,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更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绛,他们拜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传人段老师,她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张剪纸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在段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这项精细而富有创造力的传统手工艺。段老师耐心传授技艺,队员们则用心感受每一张红纸背后承载的文化与故事,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随后,团队前往盐湖区,探访了当地传统戏剧——蒲剧的传承与发展。蒲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地方色彩,吸引了无数观众。团队成员有幸观看了蒲剧演出,近距离接触了演员们,聆听了他们对于传统戏剧艺术的坚守与创新。第三站,团队来到了永济市,这里是传统手工织布技艺的宝地。在永济,团队成员见识到了古法织造土布的全过程,从选棉、纺纱到织布,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紧接着,永济的米醋制作工艺也令团队成员大开眼界,醋香四溢的工坊里,他们聆听了醋的酿造过程,品尝感受到了这一传统调味品的独特魅力。第四站,团队参观了永济的木制模型制作工坊以及鹳雀楼,这些建筑模型主要以微观的形式展现鹳雀楼的风貌,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鹳雀楼作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笔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著名地标,更是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除了深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还特别安排了一段追寻党的足迹之旅。团队成员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踏足过的21号堤埝,在这里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奋斗历程,以及党和国家对于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盐湖大规模开发芒硝和无水硫酸钠等化工产品,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然而,进入新时代之后,当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高标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原则,逐步减少了工业和矿产的开发活动,致力于恢复盐湖原有的自然风貌,将其从一个矿区和工业区转变为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点,为盐湖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空间。在盐湖生态保护中心,团队成员们听取了工作人员关于盐湖盐分形成原理及其规律的详细讲解,并参观了丰富多彩的盐湖动物展览馆和植物展览馆。这些体验不仅让他们大开眼界,也加深了他们对于保护盐湖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他们还参观了运城博物馆,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不仅发现了几千万年前的人类起源标志——中华猿化石,还有着人类使用火的最早证据。同时,河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地,这里有着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等。运城同样也是革命火焰燎原的故地,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都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乃至全国的革命历程,以及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这次参观,团队成员不仅拓宽了历史视野,涵养了文化内涵,更深刻理解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认同。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历程。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继续探索、学习,并将所学所感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