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相约

心理知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灵相约 > 心理知识 > 正文

告别「报复性入睡拖延症」

发布日期:2023-03-15  浏览量: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时间缩短近1.5小时,仅35%国人睡够8小时。新手妈妈、学生、职场人士的睡眠问题尤为突出。而202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人晚23点后入睡占75%,熬夜至凌晨1点的超过30%。

人们在夜晚松绑,放逐自我,睡眠似乎成了一个最后的必选项,可以无限拖迟,熬夜成为现代人的常态,拥有好睡眠似乎成为了生活里的一种奢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取自己的休闲时间。

这种没有正当原因的熬夜被称为“报复性入睡拖延症”(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即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晚睡:1.熬夜晚睡会让自己的总睡眠时间减少;2.入睡比预期晚,但是没有特殊的理由,比如外部事件或潜在疾病没有特殊的理由,比如外部事件或潜在疾病;3.自己意识到熬夜晚睡可能会导致负面后果。


想要告别报复性拖延晚睡,要做到:

1.调整身心节奏,远离干扰因素

入睡前可以有意识进行时空定义、空间分隔,比如宿舍就是进行睡眠和休息的地方,教室才是学习、处理工作和事务的场所。入睡前,放点舒缓的音乐,调暗灯光亮度,喝一杯热牛奶,把注意力从电脑、手机上转移出来,放下电子产品,进入卧室,准备进入睡眠模式。


2.设置有效提醒,开始自我激励

睡觉之前可以利用手机闹钟来给自己定一个睡眠时间的提醒,在家人之间做一个有爱的相互约定,比如提醒对方早睡的时刻说一句“我爱我家,我爱自己”!也可以从和家人一起泡脚、聊天,自然过渡到入睡休息。

设定一段时间去坚持不晚睡,如果成功就全家一起去庆祝一下或者自己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通过仪式感来巩固早睡的习惯和信念。


3.联系正念入睡,开始修心养身

正念入睡是通过冥想、静观去观察那些影响睡眠、让人分心的因素,觉察到自己思维的惯性,不进行评判,不着急去驱赶,让它们安静下来而不是去参与进去,最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入睡本身上。

通过渐进式的练习,可以保持固定的频率,根据个人的需要去觉察、体会。最好先去跟着专业的老师进行一段练习,然后再进行自我正念入睡的日常模式,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2CFB


4.关注心理健康,释放身心压力

除了逐渐告别晚睡的行为模式,关注心理健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从心里做好准备,去调整生活节奏、恢复健康身心状态才是一切改变的基础。

心理疏导、个人咨询、团体成长都是了解自己内心的好途径,你也可以通过书写记录、艺术表达等方式来调节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只有实现身心一体的平静缓和,才能逐渐放下过于执着、敏感、强迫的心理,回归健康的生活。